游客,您好!欢迎您进入科技信息监测服务平台!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编译报道
  •  分类浏览
  • 摘要: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等机构正开展一项名为“活力海湾”的项目,以修复瑞典的海湾生态系统,应对航运活动、码头建设、污染等对海湾生态系统的影响。该项目聚焦瑞典的8个海湾,将通过一系列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其中一项创新措施是临时封闭部分海湾的入口,通过“人造门槛”来提高海湾内水位,减少水体交换,从而缓解海岸侵蚀,改善海湾水质。此外,研究人员还在部分海湾采取措施,以解决水体中磷含量较多的问题,减轻水体富营养化。项目还重视与当地居民对话,通过问卷和访谈收集其对环境变化的看法,确保社区参与和支持。该项目得到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政府、基金会等共计4500万瑞典克朗(约合3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预计于2027年结束。

    来源机构: 中国海洋信息网 | 点击量:0
  • 摘要: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和欧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全球海洋空间规划2.0倡议项目举办在线研讨会,向海洋数据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专家进行咨询。该项目旨在共同开发一个数据工具箱,将现有工具和方法进行汇编,以支持各国为海洋空间规划开发数据基础设施(SDI)。来自全球各国约30名代表参加会议,分享专业知识并咨询工具箱相关信息。SDI对海洋空间规划至关重要,有助于整合不同来源的地理数据和服务,但许多国家由于缺乏人力或财政资源仍未开发SDI。该倡议项目旨在制作一本关于SDI发展的综合指导出版物。

    来源机构: 中国海洋信息网 | 点击量:0
  • 摘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次利用其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全球标准对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开展全面评估,结果显示:全球约50%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崩溃风险(易危、濒危或极危等级)、19.6%的红树林面临极高的崩溃风险(濒危或极危等级)。本次评估将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划分为36个不同的区域,对每个区域面临的威胁和崩溃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指出,随着海平面上升和沿海风暴日益加剧,若到2050年不做出重大改变,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将导致碳封存量减少约18亿吨,使约210万人和近360亿美元财产遭受沿海洪水威胁,捕鱼量也将受到威胁。IUCN表示,恢复并保护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将是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关键措施,保持良好的沉积物循环并允许红树林向内陆延伸,将有助于红树林应对海平面上升问题。

    来源机构: 中国海洋信息网 | 点击量:0
  • 摘要:

    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等机构正开展名为“深度休息”的研究项目,旨在研究深海生物多样性,探究深海采矿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该项目主要分析了深海生态系统及其生物群落功能,实验测试是否可通过部署人工结核等方式重新恢复被深海采矿破坏的深海生境,并为国际海底管理局制定深海采矿相关国际规则提供建议。此外,研究人员还与深海采矿相关非政府组织、承包商、政府部门等开展合作与交流,并就深海采矿问题对民众开展调查。德国汉诺威激光中心等机构针对当前深海矿物资源勘探方法等问题开展研究,开发了利用双脉冲激光在水下6000米深处分析矿产资源的方法,可有效减少物理样本采集,提高深海矿产资源勘探的效率和精确度,实现对海底矿产资源的环境友好型研究。

    来源机构: 中国海洋信息网 | 点击量:0
  • 摘要:

    2023年5月~7月,法国罗讷-地中海-科西嘉水利局、法国蒙彼利埃大学马贝克联合研究中心等机构利用环境DNA(eDNA)技术,对法国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开展了调查。通过收集到的700份eDNA样本,研究人员发现了267种鱼类,确认了法国地中海沿岸拥有丰富的鱼类和甲壳类等沿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并绘制出法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图谱。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防治污染、确定新的海洋保护区和促进可持续沿海捕捞。eDNA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通过生物遗留在水体中的DNA痕迹观察水生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绘制出精确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图谱。

    来源机构: 中国海洋信息网 | 点击量:0
  • 摘要:

    近日,南极和南大洋联盟在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制定有力措施,减少和防止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特别关注南极旅游业的发展,并倡导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目标,迅速扩大南极保护的整体方法和规模。南极和南大洋联盟执行董事克莱尔·克里斯蒂安表示:“对旅游业的正式监管已经拖延了太久,希望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可以最终通过可执行的法规,防止旅游业对南极洲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此外,克里斯蒂安还强调,目前在南极洲,微塑料和灰水(因洗澡、洗衣等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水)的排放仍不受管制,应对船只和研究站施加更严格的要求。

    来源机构: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 点击量:0
  • 摘要:

    暮色带或中层带位于海表以下约200-1000米范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海洋暮色带项目为期6年,耗资数百万美元,旨在通过开发新技术和新方法,彻底改变对暮色带和栖息在暮色带动物的理解。迄今,该项目取得5项重大发现:暮色带生物可以察觉到人眼无法察觉的细微光线差异,通过调整所处的深度,维持所需的光照水平;大型海洋掠食者可能有2/3的食物由暮色带提供,商业捕捞扩展到暮色带可能会损害金枪鱼、旗鱼和其他具有重要商业价值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暮色带鱼类生长、繁殖缓慢,不会成为良好的渔业选择;对于顶级掠食者来说,海洋涡流是通往暮色带的高速公路;海洋碳汇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学过程。该研究已对政策制定者和公众产生影响。

    来源机构: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 点击量:1
  • 摘要:

    近日,金塘海底隧道开启盾构掘进“穿海”。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西起宁波市北仑区,东至舟山市金塘镇,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是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也是宁波第一条高铁海底隧道。隧道由中铁十四局和中铁十一局采用“甬舟号”和“定海号”两台盾构机相向掘进,每台盾构机长135米、重4350吨,开挖直径14.57米。其中,“定海号”由东向西掘进6270米,“甬舟号”由西向东掘进4940米。两台盾构机将在高水压地段及复杂地层“长途跋涉”后,最终在海底“会师”,中心轴线对接误差要求不超过2厘米。

    来源机构: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 点击量:3
  • 摘要:

    5月19日,我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示范项目在江苏连云港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全面建成后,将与中核集团田湾核电基地相互耦合,形成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项目预计今年9月首次并网。明年全容量并网后,年均上网电量将超20亿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7万吨。

    来源机构: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 点击量:2
  • 摘要:

    2024年5月13至16日,马来西亚国家气象局副局长Ambun Dindang先生和Diong Jeong博士访问我所,对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六年不间断支持其海洋业务化预报表示感谢,并商讨联合开展马来西亚国家第二代高分辨率海洋业务化预报系统建设事宜。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带领海洋数值预报科研团队凭借自主研发的国际首套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成功打造了马来西亚第一代业务化海洋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自2018年3月1日投入业务化运行以来,至今已稳定服务六年,为马来西亚科学应对多起海上突发事件、保障海上安全以及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不仅标志着中马双方在海洋科技领域的深度合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也反映了我国在海洋预报技术领域的科研实力得到了更多国家的认同。

    在来访期间,双方共同回顾了自2010年以来在海洋环境预报领域的紧密合作历程和关键科研进展: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9日我所研制的海洋预报系统在马来西亚气象局成功安装并开始测试运行;经长时间检验和内部使用,系统自2018年3月1日起正式转入业务化运行并每日提供海洋业务化预报产品,马来西亚气象局通过其官网发布海浪、海水温度和环流等要素未来3天的数值预报产品,六年多以来,其每日发布的数据产品已成为马来西亚海洋环境安全与环境保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回顾过往成功合作的同时,双方又深入探讨了马来西亚新一代海洋数值预报系统的技术需求与设计细节。基于前期成功合作经验,马来西亚气象局将继续委托我所负责新一代高分辨率海洋数值预报系统的研发工作,同时开展相关技术转移与操作培训,以确保马来西亚自主海洋预报能力不断提升。

    此次来访进一步强化了双方在海洋科技领域的深度合作,也为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预报理论与技术创新树立了应用典范。5月21日,马来西亚国家气象局局长Muhammad Helmi bin Abdullah先生专门致函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期待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模式FIO-COM在马来西亚第二代海洋预报系统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希望将合作拓展到海洋突发事件应对、海洋再分析数据制作与共享和气候业务化预测等领域。未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将继续发挥在海洋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优势,为保障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全球海洋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来源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 | 点击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