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Advanced Manufacturing & Materials Information Network,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科协年会发布军民融合十大技术难题

编译者:冯瑞华发布时间:2018-5-28点击量:2464 来源栏目:战略规划

这些军方瞩目的技术,也将影响经济和民生。5月25日,浙江建德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分论坛上,发布了10项军民融合领域的世界性难题。

中国科协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执行秘书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吴松说,征集、评选并发布这十大技术问题,旨在推动我国超前部署一批前沿科学研究、提高我国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水平、提升我国重大工程技术的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吴松说,他们已制定并即将发布《军民两用前瞻性技术发展指导目录》。

头顶的威胁和机会

论坛上,12位中外专家共同探讨军民两用关键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说,一个技术难题是发现和拦截无人机。无人机违规飞行案例日益增多,而低慢小目标探测管控是个世界性难题。

目前技术无法实现城市复杂环境下的探测与拦截:单一探测方法无效;综合探测方法效费比低,没法大规模部署。而且缺少适应城市特点的避免二次毁伤的拦截方案。目前方案不够安全可靠。

刘大响说,另一个技术难题是卫星激光通信。它利用激光束作载波,在星间、星地信息双向传送。激光载波频率高于微波,带宽更宽;而且激光终端小、轻、功耗低,适合卫星搭载。其民用和军用潜力很大。2013年7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业务型激光通信卫星Alphasat。但卫星激光通信尚难实用:激光波束窄,载波捕获难;星地链路易受大气影响;杂光干扰严重。

海军和渔民想要这些装备

十大难题,半数在海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祥宝说,首先是南海渔业、旅游、维权的平台装备开发不足,包括海上运载装备平台、长期驻留平台、海洋立体监测、探测、遥感通讯网络等等。

第二个难题是无人舰船,如无人潜器、舰载无人直升机、无人水面艇。除了亟须发展可自主完成任务的无人潜器和无人水面舰艇,舰载无人机的降落回收也是个问题,目前固定翼无人机大部分是靠舰载阻拦网,或伞降水面打捞,不安全,又贵。

舰船动力储能再生也是难点技术。激光、粒子束以及电磁炮,这类新概念舰载武器大多需要大功率脉冲电源,亟须能量储存、大功率释放、能量高效高速控制的技术,为此应发展大功率燃料电池、舰船超导磁储能系统和大容量集成化飞轮储能发电机。

另一个难点,是雷达监测极地海冰变化,以及模拟极地的冰水池。漂浮冰山和北极的大雾威胁通航,未来应该升级雷达技术,打造冰山和船只跟踪系统。

难点技术还有融合天基、岸基、海基、水下的监测系统。海陆空天潜一体化的基层网,加上军方技术侦察设施提供的信息,构成的一体化网络,是未来战场数字化、透明化的基础;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则着眼于海空、海面、海水、海底、海岸、海岛的物、化、生、地现象。以上两技术将支撑海洋发展和维权。

计算与智能的瓶颈

新一代认知物联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在刘大响看来,现阶段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和服务能力,赶不上传感器数据生成速率。应构建“人—机—物”三元计算系统,提高数据采集能力。融汇跨时空的同类和异类传感信息,快速有效认知环境和对象的类别、属性。还应该通过非明确编程方式,持续学习,揭示事物模式,让数据转化为知识。

量子计算机也被列为十大技术难题之一。2013年,D-WaveⅡ量子计算机以全新超导处理器为基础,运算速度达512量子比特。“虽然超导量子计算机已在洛克希德·马丁、谷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少数几家机构有零星应用,但其还面临着编程能力弱、环境要求高、功耗大等问题。”刘大响说。

刘大响说,另一个难题是立体化多维度的安检,意图在多种环境下实现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的识别、检查与风险预警。刘大响认为:“一站式安检”是世界性工程难题;高效、多目标、远距离、非接触、无感知地采集人员、物品和交通工具的特征信息并自动预警,是安检技术的关键挑战。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顶刊封面: 5月材料领域优秀成果十大精选
  2. 2 深圳先进院在放疗增敏纳米药物研发领域取得新进展
  3. 3 俄罗斯研发出热电转换用途新材料
  4. 4 Prodways研发出最新金属3D打印技术——快速增材锻造
  5. 5 长跨度碳纤维建筑材料的新型生产工艺即将诞生
  6. 6 AI持续升温 英特尔/英伟达/谷歌谁会是最终赢家?
  7. 7 IBM-Science:造出世界上最小的碳纳米管晶体管
  8. 8 王中林院士Nature Communications:超高摩擦电荷密度刷新摩擦纳米发电机性能记录 – 材料牛
  9. 9 新3D打印技术可显著增强材料
  10. 10 东南大学研究团队解决分子压电材料世纪难题
  1. 1 最新Nature:可循环再生3D打印光聚合物树脂
  2. 2 北大彭练矛院士、邱晨光团队最新Nature Electronics: 基于二维晶圆的钇掺杂相变欧姆接触工程
  3. 3 宁波材料所在天然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研究方面
  4. 4 上海硅酸盐所在宽波段光热调控节能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5. 5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亚纳米材料普适性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
  6. 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提出筛选抗菌纳米材料的集成方案
  7. 7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磁性电极无损转移制备高性能自旋电子器件方面取得新进展
  8. 8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构建高阶DNA折纸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
  9. 9 国家纳米科学研究中心在功能氧化物薄膜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10. 1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有机小分子分离膜和单分子层COF膜方面取得进展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