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Advanced Manufacturing & Materials Information Network,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微信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源详情

全球TOP20无中国企业 国内人工智能专利布局存隐忧

编译者:冯瑞华发布时间:2018-5-31点击量:1785 来源栏目:观点评述

全球在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上的前20名,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在日前举行的2018世界智能大会智能科技产业发展CXO论坛圆桌对话环节,北京人工智能专利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刘翰伦的话引人深思。他从知识产权角度,给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来了个现场“把脉”。

刘翰伦介绍,前段时间,一家国际组织调研了全球前24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的排名,这些企业中有7家是中国的企业。

“我们把这些企业分成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进行比较,对这些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进行了粗略统计。”刘翰伦解释说,此处的专利数量指的是企业拥有的全部专利,并非人工智能专利,但这可以从整体上代表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或者其知识产权实力。

研究结果引人深思。刘翰伦说,17家国外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0万件专利。而国内7家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一共5.5万件。与前者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在这7家国内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当中,在专利数量上走在前列的是华为和台湾的联发科。如果把这两家企业去掉,结果用刘翰伦的话说,简直“惨不忍睹”。

依据人工智能专利的申请情况,也能看出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大势。

刘翰伦分析,从专利申请情况来看,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在中美两国之间。在专利数量方面,中国与美国虽有差距,还不至于落差太大。更加令人担心的是,很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专利,掌握在美国企业手中。一方面,由于美国人工智能技术起步早于中国,所以掌握的基础核心专利较多。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倾向于应用端研发,申请的应用端专利较多,基础核心专利就成了短板。这对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是个不小的隐忧。

还有一个让人担忧的地方,与欧美人工智能企业在全球布局专利相比,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申请的专利中有90%以上都是国内专利。“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品在走出国门后,可能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出现‘裸奔’的情况。”刘翰伦说。

看来,这几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发展势头虽猛,但仍需继续开拓提升才能真的“牛”起来。

提供服务:导出本资源
  1. 1 顶刊封面: 5月材料领域优秀成果十大精选
  2. 2 深圳先进院在放疗增敏纳米药物研发领域取得新进展
  3. 3 俄罗斯研发出热电转换用途新材料
  4. 4 Prodways研发出最新金属3D打印技术——快速增材锻造
  5. 5 长跨度碳纤维建筑材料的新型生产工艺即将诞生
  6. 6 AI持续升温 英特尔/英伟达/谷歌谁会是最终赢家?
  7. 7 IBM-Science:造出世界上最小的碳纳米管晶体管
  8. 8 王中林院士Nature Communications:超高摩擦电荷密度刷新摩擦纳米发电机性能记录 – 材料牛
  9. 9 新3D打印技术可显著增强材料
  10. 10 东南大学研究团队解决分子压电材料世纪难题
  1. 1 最新Nature:可循环再生3D打印光聚合物树脂
  2. 2 北大彭练矛院士、邱晨光团队最新Nature Electronics: 基于二维晶圆的钇掺杂相变欧姆接触工程
  3. 3 宁波材料所在天然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研究方面
  4. 4 上海硅酸盐所在宽波段光热调控节能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5. 5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亚纳米材料普适性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
  6. 6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提出筛选抗菌纳米材料的集成方案
  7. 7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磁性电极无损转移制备高性能自旋电子器件方面取得新进展
  8. 8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构建高阶DNA折纸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
  9. 9 国家纳米科学研究中心在功能氧化物薄膜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10. 1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有机小分子分离膜和单分子层COF膜方面取得进展

版权所有@2017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制作维护: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信息系统部地址: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邮政编号:100190